得势时的有所不为,失势时的终有所为
图片
作者:子墨
人生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,时而风平浪静,时而波涛汹涌,我们在这起伏的浪潮中,面临着得势与失势的交替。
得势之时,仿若站在浪尖之上,世界似乎都在脚下,光芒与荣耀纷至沓来。然而,真正的智者在这时候懂得有所不为。
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”孟子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,便是得势时应秉持的准则。
得势者,手中握有权力、财富或者名声,此时,诱惑也如同鬼魅般悄然靠近。
那是纸醉金迷的享乐,是毫无节制的贪婪,是对他人肆意的践踏。
但有所不为者,深知这些短暂的诱惑背后是道德的沦陷和灵魂的堕落。
他们不会凭借权势去欺凌弱小,不会用财富去换取虚荣的满足,不会在荣耀中迷失自我。
就像古代那些贤明的官员,虽身处高位,却清正廉洁,不被官场的污浊之风所侵蚀,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
得势时的有所不为,是一种对自我的约束,是在喧嚣尘世中保留的一份清醒,是为了不让权势成为毁灭自己的利器。
失势,宛如被浪潮卷入谷底,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与孤寂,希望似乎遥不可及。
可在这看似绝望的境地中,终有所为者却能绝地反击。
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孟子的话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失势者前行的道路。
失势者不会被困境所束缚,他们在逆境中磨砺自己,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,在痛苦中孕育新生。
他们也许会在失势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,寻找新的方向。也许会在困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,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他们不抱怨命运的不公,而是默默努力,等待时机。
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在失势后,卧薪尝胆,最终成就一番伟业。
失势时的终有所为,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,是在黑暗中挖掘希望的曙光,是不向逆境低头的坚韧。
图片
钱钟书曾说:“得势时,把别人当人,告诫自己有所不为。失势时,把自己当人,提醒自己终有所为”。
人生仿若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,我们驾着命运的扁舟,在得势与失势的浪涛中起伏。
在这跌宕的航程里,蕴含着深邃的为人处世的智慧。
得势之际,荣耀与权势宛如熠熠生辉的光环将我们环绕。
然而,此时更需把别人当人,告诫自己有所不为。
“位高者事不可以烦下,民众者事不可以渎上。”《淮南子》中的这句话如黄钟大吕般敲响警钟。
当我们处于优势地位时,绝不能目中无人,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与权利。
得势者恰似站在巍峨山巅之人,虽可俯瞰众生,但众生亦皆为平等的生命个体。
就像唐太宗李世民,他虽贵为天子,却深知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的道理。
他敬畏臣民,以民为本,不凭借权势肆意妄为,谨慎地行使自己的权力,积极纳谏,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。
有所不为,是一种基于对人性尊重的自我克制,是避免被权势腐蚀灵魂的坚固防线。
失势之时,往昔的辉煌如同落日余晖渐渐消逝,世界仿佛被阴霾笼罩。
但在这黑暗的低谷,我们要把自己当人,提醒自己终有所为。
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孟子的这句名言激励着无数身处逆境之人。
失势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终结,而是一次凤凰涅槃的契机。
把自己当人,就是坚守自己的尊严与价值,不被暂时的困境击垮。
例如,越王勾践,战败后沦为阶下囚,身处极为不利的失势境地。
但他卧薪尝胆,“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他牢记自己的使命,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,最终复国雪耻,成就一番霸业。
人生犹如一个巨大的轮盘,不断在得势与失势之间循环往复。
得势时的有所不为,失势时的终有所为,皆源于一颗坚定不移的为人本心。
这颗本心如同璀璨的北极星,在人生的浩瀚星空中为我们指引方向。
无论身处荣耀的巅峰还是落魄的谷底,我们都应以一颗平和、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和自己。
在得势时,不被权力的迷雾蒙蔽双眼,保持谦逊与宽容;在失势时,不被挫折的荆棘刺伤希望,坚守自尊与勇气。
得势与失势中的为人之道,其真谛在于寻求一种平衡与和谐。
得势时的有所不为,旨在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,避免因权势的过度膨胀而引发冲突与矛盾;失势时的终有所为,则是在困境中努力找到自身与外界的平衡,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与地位。
这种平衡与和谐,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,需要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体悟与践行。
故而,“穷则独善其身,富则兼济天下。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得势与失势中的为人之道。
得势与失势,不过是人生的不同境遇。得势时的有所不为,让我们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和自律;失势时的终有所为,使我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和勇气。我们应学会在这两种境遇中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准则,不被权势冲昏头脑,不在低谷中一蹶不振。
当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熟练地把握这种为人的尺度,无论遭遇何种境遇,都能以一种从容、淡定的态度应对生活的挑战,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